乡村振兴2020田园报告——“大河”涨水“小河”满

时间 • 2025-07-22 17:21:09
集体经济
村民
农民
乡村
土地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朋友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我们中国三农发布的记者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的战旗村看到,这里的村民很少有外出打工的,甚至是老年人只要还能动,都在村上有自己的工作。那是什么牢牢地把村民留在了村里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十八般武艺各显其能

04:12

战旗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郊,全村面积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30亩,人口不到2000人。

这里街道干净整齐,一排排的家庭小院落和恬静的乡野,不禁让人向往这里的田园生活。刚一进村记者就被这个牌楼吸引了。

原来,这个“乡村十八坊”是战旗村根据本地手艺人多的特点,特意把本村及周边村子的各种手艺人召集在了一起。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

王辉是这家香油坊和辣椒坊的老板,曾经他也是个小有名气的歌手,参加过大赛,拿过奖。有着一份不错的收入。

时候的王辉可以说风光无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到东奔气走地唱歌,有点力不从心,就用挣来的钱开始做生意,开酒吧、搞婚庆、卖海鲜,做农家乐,开餐厅,项目做得不少,但都是以失败告终。

2018年,王辉在手机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村视察的消息,这让王辉激动不已,于是回家创业,成了他的执念。

王辉觉得的,他这次的选择是对的。回到家乡,守着亲人,有着一份事业,这些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就像王辉自己说的那样,他现在是创业期间,村里也是发展期间,在这段时间里,村里是免房租费的,而且,整个“乡村十八坊”的创业者,都有这样的福利。

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民创业底气

03:30

记者经过一番了解得知,“乡村十八坊”,正是战旗村利用“集建入市第一槌”部分资金,而自主兴建的文旅综合体。

并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和集体经济的重要蓄水池。村民回乡创业的底气,主要来自于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战旗村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由村集体注入资金,组建了战旗土地股份合作社。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实现了村集体对全村1930亩耕地进行统一规划、竞价、招商谈判。

2010年,战旗村利用新型社区建设整理出来的建设用地,谈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生意,引来大企业共同开发成都第5季妈妈农庄。

通过整合流转闲置土地,引进企业有效的解决了村民的务工和收入问题。走集体经济的路,村民都要当股东。

战旗村以村民议事会成员35人作为发起人,成立了战旗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土地入市的市场主体。村党总支书记担任公司董事长,村主任担任公司法人代表,并经村民大会表决同意,授权该公司对全村资产、资源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确定了集体经济收入的分配方式。

战旗村每年的净收益提取50%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提取30%公益金,用于开展文化活动、治安巡逻管理、困难救助等;剩余20%是分红收入,在全村1704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平均分配。

村子富了村民幸福感强了

02:38

战旗村的经济、生活条件和城市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孩子的教育问题,老人的养老问题等一系列因为劳动力缺失而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村子富了,村民幸福感强了

一排排别墅民居,花园一样的环境,宽松的就业机会,优厚的岗位福利。这些连城里人都不敢比的条件,战旗村村民都享受到了。

战旗村紧紧扭住集体经济牛鼻子,因时度势,通过改企业收股权、理土地晰产权、促改革谋创新,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生活越过越红火。

妈妈农庄、乡村十八坊、郫县豆瓣博物馆、……战旗村的景点越来越多,文旅产业越来越兴旺。2018至2019年,两年时间,战旗村接待游客195万人次,村集体旅游收入578万元。

俗话说“大河涨水小河满”,我们相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未来的战旗村更加会遵照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力探索农村产业兴旺的新路子。

探寻更多的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我们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乡村走上集体致富的康庄大道。

完整版视频:

编辑|应仁杰责编|康轩山监审|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