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受邀“联合打假 退一赔三”分成赚钱,花费2000多元网购指定“灵芝”后“带头人”失联
“联合打假”也能赚钱?还真有人信。这不,江南的阿华被人窜掇“联合打假退一赔三”,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搭进去2000多元。
阿华(化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5月23日,提起自己被骗的经历,阿华直呼“没想到”。
“今年5月上旬,我在微信群认识了一个网友,对方说TA是职业打假人,可以带领网友联合打假,退一赔三后参与者可以一起分成,月入可达2万至3万元。”
阿华说,担心他不信,对方给他发了一个详细的“项目说明”。“项目说明”中,对方称赚钱的项目叫“食品、化妆品非法添加,退一赔三”。
“项目说明”指出,项目的利润点在于,买到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化妆品、食品,商家依法要退一赔三,三倍的赔偿金就是项目利润。
对方称,其职业打假有5年了,假货的线索由其提供。其和检测机构有深度合作,经过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检测后确认网购的商品非法添加,合作者直接下货。到货之后,其会手把手教合作者走流程,打下三倍赔偿。
“项目说明”还称,他们打的商品,都有七天无理由退货。作为职业打假人,TA的作用就是七天之内必打下赔偿,如果打不下来第六天直接退货。“除了时间,其他毫无损失”,这就是他们的保障。
上述“职业打假人”还称,打下来的赔偿金,TA要收30%的费用,这也是TA的利润点。整个过程中,TA承诺不收任何学费或者押金什么的。
“项目声明”末尾,“职业打假人”还称:TA个人精力有限,一天能对接的人数不多,想搞钱的抓紧。
在阿华提供的聊天记录中,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看到以下对话:
职业打假人:能不能看懂?
阿华:能呀。
职业打假人:、京东账号你有吗?在平台有没有索赔记录?我们这边跟检测机构有合作,每个月会得到一批不合格的厂家名单。得到名单之后,我们会在各平台找他有没有开店。
找到之后,我们这边会先买商家一件样品回来检测。如果是合格的,我们就不打他。如果检测出来是不合格的,我们会把假货商家信息告诉你们,我们一起打他。能不能懂?
阿华:这个很简单的,怎么看不懂。我也挺讨厌网上假货,太多了的。
职业打假人:有没有索赔记录?
阿华:网上的东西没值多少钱,想起来太麻烦了,没有索赔啊。
职业打假人:可以,但是平台账号有限制,一个账号在一个平台只能做5-6次。
“职业打假人”与阿华的部分聊天记录
还有一点,就是售假商家信息给你了你不能带别人一起操作,因为我们每次去打的商家都是有人数限制和金额限制的。不能太多人,也不能太大金额,否则商家会有疑心,知道吧?这点能遵守不?
阿华:这个没问题呐。
阿华说,5月中旬,“职业打假人”给他提供了一个单价689元的“灵芝珍品”图片让他“开干”,还让他操作完告诉对方。他就花2067元买了3盒对方指定的“灵芝”。
“收到货后,我问对方接下来怎么操作。对方教我假意将买来的灵芝送给朋友,然后告诉商家客服,说灵芝气味很难闻,被朋友退回来了,问商家是不是产品质量有问题,然后就开始打假。”
阿华说,网购的三盒“灵芝珍品”味道很难闻
阿华说,他按“职业打假人”的指示操作后,一开始,商家客服还有回复他,当他问及灵芝是不是有质量问题时,客服就不再理他了。无论他说什么,发出去的信息都显示“未读”。
阿华觉得不对劲,赶紧通过微信联系“职业打假人”,谁知对方也不回复他了。这时,阿华再在平台找之前的商家,发现所购商品已经下架。
感觉受骗的阿华立即向平台申请“无理由退货”并要求退款,平台说卖家账户余额不足无法退款,已通知卖家在30天内完成充值并退货退款,让他耐心等待。
发现受骗后,阿华要求退货退款,平台说卖家账户余额不足,暂时不能退款
“我想我八成是被骗了,我怀疑之前卖灵芝的网店和邀我打假的人是一伙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像我一样上当受骗。”
阿华说,事发后,他也想到报警,但考虑到被骗金额比较少,不知道警方是否立案;另外,平台客服让等的30天时限还未到,也不知道自己的损失能否挽回。
阿华反映是否完全属实?5月23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申请加“职业打假人”的微信获得通过。5月24日,记者询问对方为何不再联系阿华,对方未予回复。记者拨打对方语音电话,结果显示“对方未添加你为朋友”,无法通话。也就是说,表明采访意图后,对方将记者拉黑了。
律师提醒:谨慎对待高额回报宣传,不要被利益诱惑而失去判断力职业打假要求退一赔三是否违法?本案中“职业打假人”的行为是否涉嫌欺诈?网友遇到类似遭遇如何依法维权?
就该案引发的法律问题,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谌江涛律师。
谌江涛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我国法律有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可以要求退一赔十。而对于职业打假人的要求是否可以得到法律支持,这个有一些不同的标准,个别法院认为职业打假人不是消费者,所以不支持,但是,绝大数法院还是持支持的态度。”
谌江涛认为,本案中“职业打假人”的行为构成欺诈,涉嫌违法犯罪。如果“职业打假人”诈骗了很多人,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则构成诈骗罪。如没有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也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他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各地标准根据各地经济水平在上述标准内确定。网友遇到类似情况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权。
谈到该案对急于致富的网友的警示和思考时,谌江涛提醒:一是要提高警惕,在网络交易或沟通中,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或不明来源的信息,对于涉及金钱、个人信息等敏感内容的事务,更应格外小心谨慎。
二是要验证信息来源:在进行交易或沟通之前,务必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验证,如查证网站认证信息、电话确认身份等。
三是谨慎对待高额回报:对于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或交易,要保持理性思考,警惕可能存在的诈骗行为。不要被过分的利益诱惑而失去判断力。
四是学习识别诈骗手段: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特征,如虚假网站、虚假信息、电话诈骗等,增强识别和辨别能力。
五是及时报案:如果发现自己被诈骗,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案,协助警方进行调查处理,最大程度挽回损失。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佘晖编辑董琳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