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昂然:建立数字乡村数据库,提升乡村人员实操能力

时间 • 2025-07-22 12:34:48
数字
乡村

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城要更新,乡要创生。万物皆可“智能化”的时代,怎样用数字经济拉近城乡距离?

在今年的四川省两会上,城乡融合发展的关注度很高,这一时代命题,关乎如何促进城乡“双向奔赴”、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利用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优势释放红利等。

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学侨联主席、四川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昂然提出,2023年四川数字生态指数在西部排名第一、全国第七,但全省数字化发展不平衡,成都属于高峰,其他市州属于高原,广大乡村属于平原,“如果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不好,城乡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他本次带来的建议之一,就是聚焦用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他观察到,目前数据共享存在难点,全城的综合数据库建设相对完善,但广大乡村接触不到这些数据,只好自己重复建设,“好比已经有了个大图书馆,又在旁边建了个小的。”

他建议,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开放力度,同时利用成都的智慧蓉城建设平台,建立数字乡村数据库,进一步开拓乡村的云服务。未来,田间地头将出现更多自动播种、打药、收割等智慧农业,乡间道路能为驾驶者实时更新停车位、充电桩信息,乡村房屋实现全屋智能,特色农产品随着大数据推送到全国各地。

如此一来,乡村的引力变大了,城市的人更愿意去乡村生活,产业也会向乡村分散。农村的人不必远行就可以改善生活,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昂然

“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还在于为基层减负。”昂然认为,数据向基层共享之后,可以提高基层干部在基础建设、人口管理、应急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也可以结合乡村特点对数字化场景拓展广度和深度。

当然,数字化应用存在门槛。“目前,村干部以中老年为主,应用数字化技术有些困难。”昂然建议,对于乡村网格员、党支部书记及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人员开展数字化培训,四川众多的高校可以发挥作用,成立数字场景联合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实习基地,提升乡村人员的实操能力。

“我们四川大学等高校也会邀请国家级、省部级的专家到乡村‘问诊把脉’,有针对性地指导一线人员。”昂然说,人才的稀缺,是城乡差距存在的重要因素,村民数字化应用能力的提升将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同步推进,硬件智不智能,关乎乡村智不智慧。“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台5年计划、10年计划等行动方案,推进乡村示范点位的智慧化设施改造,例如光缆、道路等,才能让数字化成果覆盖乡村,让年轻人留在乡村。”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张芷旖

编辑李钰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